
棚户区改造被征收人对征收方的房屋面积测量存异议的行政诉讼要点
在拆迁领域,房屋面积测量结果不仅是被征收房屋物理属性的量化呈现,更是划定补偿权益边界的核心依据,尤其在棚户区改造等涉及重大民生利益的项目中,其准确性与合法性直接关系到被征收人的切身利益。当被征收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房屋面积测量结果提出异议并诉诸行政诉讼时,争议的本质往往超越单纯的技术误差范畴,深度交织着拆迁法规的适用、历史遗留问题的考量以及补偿利益的平衡。
重视拆迁法规及政策依据
拆迁房屋面积测量需遵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其要求市、县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被征收房屋开展调查登记。若行政机关未按此规定组织测量,或未将测量结果作为补偿依据等,被征收人可主张测量关联行为违法。同时,各地常发布适用本地的棚户区改造拆迁政策、房屋面积认定细则等,这些也是判定测量行为是否合规的关键参照。若当地政策要求特定情形房屋测量需兼顾历史成因或特殊规划因素,而测量未考量,则其结论易被认定不合理。
区分有证与无证房屋面积测量争议
有证房屋:面积通常依权属证书记载认定。若测量结果与登记值差异显著,需分析差异根源。若因房屋后续经合法改扩建,有审批文件,被征收人可要求依实际状况测量补偿;若登记本身有误,可申请查阅房产历史档案、原始测绘图纸,并向法院申请重新核实面积。
无证房屋:认定与测量常为争议焦点。依拆迁政策,部分历史阶段建设、符合特定条件的无证房屋可获补偿。被征收人需举证房屋建造时间,像提供社区证明、历史卫星影像、早年水电费单据等,证实其满足当地认定合法面积的标准。法院将按当地对无证建筑合法性判定规则,审查测量机构有无正确区分合法、非法面积,有无排除应纳入测量范围的部分。
关注房屋面积与补偿利益关系
面积是计算拆迁补偿的核心要素,诉讼时需将测量结果与补偿影响相结合。
货币补偿:若质疑测量面积偏小,可按认为的正确面积与测量面积差值,以及每平补偿单价,算出少得的补偿款,要求法院责令行政机关按合理面积重新核算补偿额。
产权调换:可请求法院核查面积认定是否影响公平调换。若存在因面积测量不当,致调换房屋面积、区位等未达补偿方案对应标准的情况,可主张行政机关调整产权调换安排,保障等价调换权益。
注意与其他拆迁争议协同处理
房屋面积测量争议常与补偿标准、房屋性质认定等其他拆迁争议交织。被征收人可一并梳理处理。比如房屋用途为经营性用房,测量面积差错不但影响基础补偿,还涉及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计算。被征收人可要求法院审理时综合考量,避免就各事项分别诉讼,节省维权时间与成本。
拓展阅读:   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安置不合理怎么办?   拆迁法律知识   拆迁律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