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城市拆迁政策:年内建设3000套回迁安置房政策及核心解读
2025年,为保障城中村改造全年任务圆满完成,哈尔滨市今年计划实施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回迁安置房3000套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不仅旨在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将通过创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和"房票安置"等多元化政策,有效激发关联产业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行政程序合法依规推进:依据《土地管理法》,征地需符合公共利益并履行“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哈尔滨住建局指导城改公司和属地区政府开展工作,项目复工前必然涉及诸多前期行政流程,像项目规划、土地征收审批等环节都需依法依规进行。以香坊区前进村安置房项目为例,其提前开工也需建立在合法行政程序基础上,若程序有瑕疵,项目推进可能受阻,被征收人也可依法提出异议。
信息公开保障居民知情权: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拆迁信息应主动公开。哈尔滨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将补偿方案、规划文件等对居民至关重要的信息及时公示。若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居民可申请行政监督或诉讼。在实际操作中,当地政府部门应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发布信息,让居民充分了解项目进展、补偿标准等内容,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补偿标准公平且方式多元
补偿遵循公平合理原则:房屋价值由专业机构评估确定,哈尔滨在确定回迁安置房补偿时,会考量房屋的市场价值、装修状况等因素,确保居民获得合理补偿。比如居民房屋的装修、附属设施等都会纳入补偿范畴,保障居民财产权益。
多元化安置保障居民权益:政策提供货币补偿、安置房置换、房票制度等多种安置方式。哈尔滨计划建设3000套以上回迁安置房,这是实物安置的体现;同时,当地若推行房票安置,居民可凭房票在指定楼盘购房,满足不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对有子女教育需求的家庭,可选择学区房附近的安置方式;对想获取现金用于其他投资或生活需求的居民,货币补偿则更为合适。
项目推进中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资金方面,虽然有中央专项债券等支持,但哈尔滨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需保障资金链稳定,防止出现如兰州市桃树坪项目资金断裂导致停工的情况。补偿标准争议也可能出现,不同居民对补偿的期望和需求不同,可能对补偿方案产生分歧,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引发行政诉讼等纠纷。
带来的机遇:对居民而言,居住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原本城中村可能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改造后将提升生活质量。从城市发展角度,城中村改造能拉动建材、家装等关联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和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