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拆迁

您的位置: 首页 > 拆迁资讯 > 城市房屋拆迁 > 鸟巢式”民宅折射的拆迁困局...

城市房屋拆迁

鸟巢式”民宅折射的拆迁困局

文章来源: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13-03-18
  距离重庆渝中区著名景点通远门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拆迁区,拆迁工地旁边是一片黄葛树林。就在这片黄葛树林里,一栋形似“鸟巢”的建筑十分引人瞩目。该建筑一共有3层,但每层不足10平方米。旁边倚靠着一棵巨大的黄葛树,树冠撑开的绿色保护伞,把整个房子都笼罩在茂密的树荫下,活像在树上筑起的“鸟巢”。
  此建筑经网友拍照上传至网络后引起社会关注,记者25日赶赴实地采访了解到,该建筑因房主经济困难不断加盖形成,已被鉴定为危房,因为拆迁条件没达成,房主一直不愿搬走,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局面。
  几经加盖形成“鸟巢”
  “这房子是我父母买过来的,当时新中国才成立不久,也只有下面这一层。”房子的主人张老伯直言房子确实老旧,但因自己一直在不断维修,从来都没出现过什么问题。
  “我要经常对房子进行检修,不要看这房子都是用捡来的木板钉的,下雨天不会漏雨,这棵黄葛树能保证房子一年四季都不会被太阳晒。”张老伯一边往自己搭的灶里送木棍烧火做饭,一边向记者介绍房子的情况。
  “这棵黄葛树是重庆市政府第一次提倡搞市政绿化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到段上领回来的树苗,亲手种下去的,现在这棵树都这么大了,这房子比树的年龄还大得多。”张老伯顿了顿说。
  “房子太小就在上面又加了一间。后来他们兄妹都长大了,挤在一床睡不了,也不方便,才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间木房子。”张老伯的妹夫邓老伯告诉记者。
  张老伯坦言,1973年家人对房子进行改造的时候,兄弟几个一起去长江边挑沙土和捡建筑工地上废弃的砖块,对房子修修补补加盖才逐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曾8人共居一房
  因为家庭贫困,张老伯家至今都没有安装天燃气,一直都用自己搭建的柴灶和电饭锅做饭。厕所也是用木板搭建的,家里人多的时候要依次排序在这个简易的厕所里洗澡。
  目前,张老伯和他妹夫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城市低保和儿子拿的赡养费。张老伯坦言,生活得非常艰难。张老伯偶尔会出去打零工挣点零花钱,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边闲着。“人老了,没人要我们去做工了。”年近七旬的张老伯表示。
  邓老伯表示:“全家一共有5兄妹,4个哥哥,1个妹妹,我是妹夫。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时候,全家一共8口人都居住在这个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
  “我们几兄妹比较而言,大哥现在的生活条件算好点的,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二哥年轻的时候在街道运输队做运输工,因为单位把他的工作调换证明弄丢了,现在70多岁了都不能退休,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妹妹身上,年轻的时候有单位工作,老了没有退休金。老三因为患有精神病,从以前的街道金属配件厂病退,情况也比较糟糕。我一直自己出来做工,为的是多挣点钱养家糊口。现在就只能靠城市低保过生活”。张老伯介绍。
  “现在严格意义上讲,还有我们夫妇和四哥夫妇住在这儿,其他家庭成员都出去租房住了,你看我们这个居住环境吧,哪里住得了那么多人嘛。”邓老伯向记者介绍。
  相关部门正设法解决难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张老伯家房子的附近还有一些类似的自建木质房。其中一部分已经和政府达成一致,进行了拆迁。就在张老伯房子的跟前,是一大片拆迁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墙上还印有当地拆迁办打出的“危旧房改造体民情,顺民意,暖民心”等标语。
  “政府说我们的房子是危房。我想我们的房子也许会被强制排危。”张老伯说,“城市应该发展、建设,这样的房子也确实应该拆,但是拆了以后我们怎么办嘛?”
  “不是我们不想拆,我也实在是不想住在这个环境里边,只是现在确实不知道拆了以后我能去哪儿,我能住到哪儿。”张老伯无可奈何地向记者表示:“我们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渝中区,按照政府的拆迁和补助标准,一旦拆迁,我们不可能还在渝中区买得起房子”。
  他希望政府能够充分考虑像他们这样的困难,拿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衷心愿意配合城市的建设,也不再想住在这样困难的居住环境中了。
  记者随后从渝中区拆迁办获悉,该建筑早已被鉴定为危房,地方政府部门多次到张家做工作,希望配合搬迁。按照重庆市政府拆迁办法,此处补偿金大致每平方米4000余元,加上各种补贴在内,每平方米补偿5000余元,单纯靠这笔补偿款要想在渝中区买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并不可能。张家表示不愿搬到郊区,政府部门又不能违法强拆,于是“鸟巢”就这样一直存在着。
  渝中区拆迁办表示,他们还将继续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点击拨打010-6379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