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拆迁补偿胜诉案例:遭断水断电逼迁及补偿不合理维权胜诉案
当拆迁补偿远低于市场价格,遭遇断水断电逼迁,看似毫无胜算的维权困局,却能在专业力量介入下迎来转机。
最终,本案当事人在京平律师的助力下,实现获赔总额提升67%,不仅拿到现房安置,更达成“零强拆、全补偿”的圆满结局。
案例初始状况
1.拆迁矛盾的产生
某城中村居民王某收到《房屋征收决定》,拆迁方以“旧城区改造”名义推进项目,但未公示征收补偿方案细则。王某的三层自建房屋被评估为1800元/㎡,远低于周边3500元/㎡的市场价,且安置方案仅提供郊区期房,未提及过渡安置费。拆迁方在协商阶段采取断水断电措施,并送达《限期搬迁通知书》,称“若逾期未搬将强制拆除”。
2.当事人的维权困境
王某曾向街道办投诉,但未获书面回复;尝试与拆迁方协商补偿时,对方以“政策规定”为由拒绝调整金额。面对强拆风险,王某因缺乏法律知识,无法判断征收程序的合法性,也不知如何收集拆迁方违法证据,陷入“不搬怕强拆,搬了怕吃亏”的两难境地。
办案经过与证据攻坚
1.京平律师的介入策略
案件诊断:律师团队审查发现,拆迁方未公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评估报告未注明评估机构资质,且断水断电行为涉嫌违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维权路径设计:确定“三阶段维权法”——先通过信息公开锁定程序违法点,再针对断水断电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最后以补偿不合理为由申请行政复议。
2.证据收集的实操细节
程序违法证据:
向区自然资源局申请公开涉案项目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证实拆迁方未取得完整用地审批;
调取拆迁公告张贴现场的监控录像,证明公告张贴期限不足5个工作日,未履行法定告知程序。
补偿不合理证据:
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房屋进行重新评估,出具《房地产估价报告》,证明市场价值为3200元/㎡;
收集同片区已签约住户的补偿协议,发现部分住户获赔标准达2800元/㎡,证明补偿标准存在“同案不同价”。
逼迁行为证据:
保存供电局停电通知存根、水表被拆除的现场照片;
录制拆迁工作人员口头威胁“不搬就断你家网线”的录音,固定暴力逼迁证据。
庭审交锋与判决结果
1.庭审核心争议
拆迁方主张:征收行为符合公共利益需要,补偿标准已履行“三榜公示”程序,断水断电系“意外故障”。
律师代理观点:
举证《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书》,证明拆迁方未取得《房屋征收决定》前置审批文件;
提交重新评估报告及同片区补偿协议,论证补偿标准显失公平;
播放断水断电现场视频,证明拆迁方存在恶意逼迁。
2.法院裁判要点
一审判决:
确认拆迁方作出的《限期搬迁通知书》违法;
责令拆迁方在30日内重新作出补偿决定,补偿金额不得低于3200元/㎡的市场评估价;
认定断水断电行为违法,责令拆迁方赔偿王某误工费及设备损坏损失8000元。
胜诉效果:王某最终与拆迁方达成补偿协议,获赔总额较初始方案提高67%,并获得现房安置,实现“零强拆、全补偿”的维权目标。
律师专业建议与维权指引
1.拆迁维权的实战要点
程序合法性审查:重点核查“征收决定-评估报告-补偿协议”的全流程合规性,任何环节缺少法律文书或公示程序,均可成为维权突破口。
证据保全技巧:对房屋现状、拆迁文件、逼迁行为进行“公证+电子存证”,例如通过“公证云”APP录制房屋全景视频,确保证据法律效力。
2.给被拆迁人的紧急建议
黄金维权期提示:收到《征收决定》后60日内可申请行政复议,6个月内可提起行政诉讼,逾期将丧失救济权利。
选择专业团队的必要性:京平律师团队处理过2000+拆迁案件,擅长运用“证据链锁定违法点+庭审策略化被动为主动”的维权模式。如本案所示,专业律师可通过信息公开挖掘程序漏洞,通过重新评估扭转补偿劣势,帮助当事人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遭遇拆迁纠纷,立即联系京平律师,是避免损失扩大的关键选择。
拓展阅读:   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安置不合理怎么办?   拆迁法律知识   拆迁律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