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关城市拆迁政策:武江区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深度解析
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事关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发布的2025年度第二批次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份方案是否合规合理?能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让我们深入剖析,一探究竟。
一、引言
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发布的《韶关市武江区2025年度第二批次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韶武府征补告〔2025〕1号),明确了武江区西联镇沐溪经济联合社部分集体土地的征收相关事宜。本分析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具体拆迁政策,对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全面、专业的剖析。
二、征地合法性分析
(一)征收目的合法合规
根据公告,本次征收土地目的为“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土地的情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该征收目的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
(二)征收程序遵循法定要求
公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广东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执行。明确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调查结果,并对补偿方式和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事项进行详细公告,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同时,设定了合理的公告时间(2025年3月19日至2025年4月17日,不少于30日),以及补偿登记期限和异议反馈渠道,充分遵循了法定征收程序。
三、补偿标准合理性分析
(一)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依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韶关市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成果的批复》(粤自然资函〔2024〕109号)确定,林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21.8025万元/公顷,安置补助费标准为21.8700万元/公顷,合计43.6725万元/公顷。该标准是基于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的统一批复,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市场价值相匹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
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按《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征收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韶府规〔2024〕3号)执行。公告明确指出,经现场踏勘,该项目用地无地上附着物,不涉及地上附着物补偿,青苗补偿以实际清点为准。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的方式,既保证了补偿的准确性,又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四、安置方式分析
(一)货币安置
货币安置费用已包含在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中,能够为被征地农民提供直接的经济补偿,使其在短期内获得资金支持,用于生产生活的调整和转型。然而,单纯的货币安置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如部分农民缺乏合理的资金规划能力,可能导致资金快速消耗,影响长远生计。
(二)留用地安置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6〕30号)和《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见》(韶府办〔2016〕82号)规定,按实际征收土地面积的15%,按照30万元/亩,折算货币补偿方式安排留用地。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权益,通过货币折算,避免了留用地选址、开发等复杂问题,使集体能够灵活运用资金,开展后续的经济发展活动。
(三)社会保障安置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该项目按全市平均每亩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2.8459万元的33%比例计提征地社保费,即每征一亩地按0.94万元的标准一次性计提征地社保费,费用合计46.10982万元,专款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社会保障安置有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使其在失去土地后,依然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符合社会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货币安置的后续保障不足:虽然货币安置能够提供即时资金,但缺乏对被征地农民资金使用的引导和监管,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因投资失败、过度消费等原因陷入经济困境。
留用地安置的灵活性受限:折算货币补偿方式虽解决了留用地开发的部分问题,但集体在使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投资方向不明确、缺乏专业管理能力等问题,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征地社保费仅用于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对于被征地农民在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考虑不足,且养老保险补贴标准可能无法满足未来生活需求。
(二)建议
加强货币安置的后续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被征地农民提供资金规划、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引导其合理使用资金。同时,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对大额资金的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督,确保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和生活保障。
优化留用地安置模式:除了货币折算外,可探索多元化的留用地安置方式,如与开发商合作建设商业物业、工业厂房等,由专业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加强对留用地资金使用的指导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适时调整养老保险补贴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六、结论
韶关市武江区2025年度第二批次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整体上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征收目的明确,补偿标准合理,安置方式多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关注货币安置、留用地安置和社会保障安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后续服务、优化安置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赢。